僵尸肉銷往全國,食品安全該如何保證?
“70后”豬蹄、“80后”雞翅……有的比一些年輕人年紀還大的“僵尸肉”通過走私入境,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宵夜攤、餐廳。這些肉有的來自疫區,有的嚴重過期,用化學藥劑加工調味品后居然搖身一變成為“賣相”極佳的“美味佳肴”,威脅著百姓的食品安全。(6月23日新華網)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日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農藥超標的蔬菜水果、“畸形雞”、“注水豬肉”、“地溝油”事件的頻現,更是不斷挑戰著我們的極限,如今又現“僵尸肉”,筆者不禁感嘆,我們的食品安全該如何保證?
仍記得美國小說《屠場》里曾寫到的情景,“工廠把發霉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腸;工人們在肉腚上走來走去并隨地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摻進絞肉機;洗過手的水被配制成調料……”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讀到這本小說后,立刻做出調查,并通過了食品和藥品法案以及肉類檢查法案,形成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而如今,當老鼠肉被當做鴿子肉販賣、“注水肉”在市場大行其道、“僵尸肉”竄上餐桌的時候,我們還敢不把食品安全當回事嗎?
那么,食品安全問題如何產生?筆者看來,一方面是我過關于食品安全的法律體系中還是存在諸多弊端和問題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標準水平還是偏低,給那些不良廠家、企業、商販以可乘之機;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對食品安全生產的操做監管不力,我國食品監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方法,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各職能部門之間要么會出現爭著監管、重復執法的現象,要么會出現爭著不管、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這些都給問題食品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當然,不可否認,消費者缺乏食品安全的常識,也是引起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今,還有很多收入水平低下、沒有足夠消費能力的人,他們在購買食品時安全意識淡薄,圖便宜而不顧食品質量,抱著僥幸心理,買一些特價而無質量保證的食品,這也給問題食品打開了市場。
該如何保證食品安全呢?首先,要有更高的標準和更加嚴格的監管。政府應做好監管職責,加強食品準入市場的管制,提高準入門檻,有效規范食品生產者行為,從源頭上控制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其次,普及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如通過公益廣告、標語、訪談講座等方式增強消費者安全意識,提高辨別問題食品的能力,堅決抵制“問題食品”;最后,應提供便利的舉報監督方式,發動全民力量打擊問題食品,鼓勵民眾發現問題食品后及時舉報,而不是得過且過。
- 我國最嚴謹農殘標準8月施行 食品安全股或受益2014-10-15
- “麻雀大米”事件引發食品安全風險追問2014-10-15
- 如何打贏全運會食品安全“保衛戰”?2014-10-15
- 汪洋在出席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時強調:加強食品安全法治建設 構建食品安全長效機制2015-06-11
- 關注食品安全4大要點 怎樣從身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2015-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