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贏全運會食品安全“保衛戰”?
第十二屆全運會期間要保證兩萬對人的食品集中供應,同時又要實現“食源性興奮劑事件零發生”和“群體性食品安全事故零發生”。請關注——
如何打贏全運會食品安全“保衛戰”?
8月31日下午,第十二屆全運會在沈陽奧體中心五里河體育場正式開幕,截至9月14日主辦方將為包括運動員、來賓和工作人員在內的26135人提供食品保障。要在賽會期間保證萬多人的食品集中供應,又要完成“食源性興奮劑事件零發生”和“群體性食品安全事故零發生”這兩個十二運會食品安全工作的既定目標,各方力量動員和科技手段必不可少。
本屆全運會食品安全形勢更加嚴峻
作為最重要的賽區,十二運沈陽賽區承擔十二屆全運會22個大項目的比賽及開閉幕式,為此建設了運動員村、技術官員村和記者村,總計要為1.2萬人提供就餐服務。
十二運沈陽賽區組委會食品安全辦公室副主任王長鐘說,本屆全運會食品安全形勢比上屆全運會更加嚴峻,一是國際反興奮劑組織從今年1月1日開始將運動員尿檢中克倫特羅含量指標提高了10倍。二是本屆全運會賽期正值沈陽食物中毒多發期,由于這一時期空氣潮濕溫度適宜,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生長繁殖,因此組委會保障壓力很大。
為了打好這場食品安全“保衛戰”組委會食品安全辦公室從各方取經,尋求打造一條完美食品供應鏈。在專家們的指導之下,經過多次方案遴選、實地考察,不僅在田間地頭、食品運輸上找到保障之計,還從中國食品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食集團)旗下的中食(北京)凈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食凈化),發現了一件寶貝。
中食凈化是一家專注于食品凈化領域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以讓國人放心享用每一餐為使命,自主研發出全球領先的尖端食品凈化技術---“水觸媒”技術,并成功實現了“水觸媒”食品凈化技術的產業化應用,為我國餐飲機構、食品加工企業及億萬家庭打造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
“水觸媒”食品凈化技術安全環保
水觸媒食品凈化技術的發明專利所有人、中食凈化總經理譚燕介紹說,目前食品原材料清潔技術應用,主要有自來水浸泡清洗、洗潔精、含氯化學品添加、臭氧技術等方法,但是各有利弊,都無法全部解決細菌、病毒、抗生素、農藥殘留的問題,這些技術都不能完全符合十二運對于食品凈化的高標準、高要求。
水觸媒食品凈化技術提供了一攬子解決方案,該技術歷時三年完成,以水為媒介,通過高能材料的運用,使水分子生成具有極高的氧化還原電位的水觸媒功能團,對食材進行解毒凈化,凈化完畢后5-10秒內迅速還原成水,整個過程完全以水作為凈化媒價,杜絕了化學添加,綠色環保、清潔高效。不僅能快速殺滅細菌病毒,還可以打開農藥、激素等化合物的共價鍵,將其徹底降解為CO2、水、無機鹽。
同樣清洗也非常的方便,把食品放入凈化水槽,開始工作后5-10分鐘,就能完成一批清洗。用水量只需沒過食物即可,可以重復利用,比起使用流水清洗,節水3-4倍,對于2萬多人在賽會期間一日三餐食品凈化用水來說,節省了數量可觀的水資源,降低了保障困難的同時,也符合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于此次賽會“創新節儉”的期望。
經過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檢驗報告顯示,水觸媒技術凈化后的食品,細菌病毒等有害生物殺滅率可達99%,農藥殘留降解可達98%,瘦肉精(鹽酸克倫特羅)、催熟劑等激素、抗生素滅活率達到95%,有效地解決十二運組委會對控制食物中克倫特羅含量和致病微生物的問題。
食品凈化技術將逐漸普及到億萬家庭
據了解,水觸媒食品凈化技術已人選“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填補了我國在無毒食品凈化方面的空白,產業化后的系列產品被取名為“保食安”,蘊含著“保衛食品安全”的寓意,它不僅在國內開創出食品凈化這新的行業,也邁出了國門。
2013年7月1日,在德國埃森市奧托大劇院舉行的“紅點設計獎”頒獎典禮上,中食凈化研發的“保食安”食品凈化水槽,憑借獨到的設計和創新的功能,從來自54個國家的1865家制造商、設計師、建筑師和公司提交的4662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紅點獎”。
而在剛剛結束的第41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保食安”系列產品也一舉獲得了大會“金獎”和“杰出科技創新發明獎”兩項大獎。
現在“保食安”品牌食品凈化機先后被編入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項目和軍隊物資采購目錄,近百家國家部委、政府機關、重點院校、醫療科研機構已采購并裝備使用此設備,建設“食品安全凈化應用體系”示范工程。
譚燕介紹說,在食品凈化領域,消費者暫時還不具備個體檢測能力,相對于普通消費者,政府采購單位的購買行為更加理性,而且,政府部門有能力和設備對產品的性能進行檢測,證實產品的可靠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不單是一個重要的行業市場,更是引導公眾理性消費的引路人。下一步,中食凈化要做的重點工作就是對食品加工行業進行服務和合作,通過食品加工行業盡可能大范圍去覆蓋公共的食品安全領域,隨后再進企事業單位和商業餐飲機構,最后再逐漸普及到億萬家庭。
“未來,我們不僅要做凈化技術的引領者,還要做食品凈化標準的制定者,做這個行的推動者”譚燕表示。
對于中食凈化的“保食安”系列產品加入十二運食品安全服務序列,2008年北京奧運會食品安全專家組組長、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創建人蔡同一教師說,集舉國之力的北京奧運會食品保障模式不可復制,但把好食品安全最后一道關口的食品凈化模式,“保食安”的成功經驗是可以推廣的,也是值得推廣的。
- 我國最嚴謹農殘標準8月施行 食品安全股或受益2014-10-15
- “麻雀大米”事件引發食品安全風險追問2014-10-15
- 汪洋在出席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時強調:加強食品安全法治建設 構建食品安全長效機制2015-06-11
- 關注食品安全4大要點 怎樣從身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2015-06-13
- 一元的健康投資,換來食品安全保障2015-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