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評論:食品安全 線上線下需共治
最近,媒體陸續曝光一些知名網絡訂餐平臺的經營亂象。讓公眾感到憤恨的:不僅僅是加盟餐廳網上圖片光鮮亮麗,實體店卻油污橫流;更惡劣的是網絡平臺縱容商家虛構地址,默認無照的“黑餐廳”進駐,甚至涉嫌自己組建“黑作坊”經營。種種違規違法,讓食品安全在互聯網時代又增添了新風險。
手機點一點,美食送上門,消費的便捷與實惠,資本的青睞和介入,讓網絡訂餐呈現幾何級增長,短短幾年已遍布幾百個城市,上百萬商戶上線。而訂餐平臺掌控食品安全的能力,與擴張速度嚴重不匹配。
去年10月,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施行,明確規定網絡第三方平臺肩負食品安全的管理責任,必須對入網的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然而一些網絡訂餐平臺為了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卻實名不實、把關不緊、審查不嚴,給無證經營的商戶打開網絡大門。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只玩概念,不盡職責、不守底線,這樣的外賣平臺,就算跨過了資本市場的門檻,終究會撞上誠信經營的南墻。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倳浺笥米顕乐數臉藴?、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和最嚴肅的問責,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網絡食品安全雖然出現在新行業,同樣不能例外,不能先發展后治理。
對網絡訂餐的監管也要與時俱進。政府部門不妨用動態化的線上監控,來彌補線下檢查的疏漏不足;也要拿出互聯網思維,訂新規矩做好“事前”監管。3月17號,上海頒發了全國第一張網絡訂餐許可證,一家只做外賣不做堂食的商戶,今后可以依法規范運營。而網絡訂餐平臺,也準備給餐廳后廚配上攝像機,以視頻監督來增加透明度。
面對線上線下的食品安全風險,齊抓共管、社會共治、創新升級,既便捷又安全的餐飲消費環境,才可以期待。
相關鏈接
- 我國最嚴謹農殘標準8月施行 食品安全股或受益2014-10-15
- “麻雀大米”事件引發食品安全風險追問2014-10-15
- 如何打贏全運會食品安全“保衛戰”?2014-10-15
- 汪洋在出席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時強調:加強食品安全法治建設 構建食品安全長效機制2015-06-11
- 關注食品安全4大要點 怎樣從身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2015-06-13